向他們學習!上海這些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稱號或提名 看看都有誰

原標題:向他們學習!上海這些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稱號或提名,看看都有誰

昨天,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名單在中國文明網公佈,共有58人榮膺本屆全國道德模范,265獲得提名。其中,上海有1人當選,9人獲得提名。昂思菲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職工王海濱榮獲見義勇為類全國道德模范,劉哲昕、景在平、高新軍、陸亞明、梁慧麗、朱蘭、胡振球、馬利軍、方水芹等9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據瞭解,表彰大會將於本月中旬在北京召開。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上海獲獎者事跡: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見義勇為類)

王海濱,男,漢族,1989年10月生,共青團員,昂思菲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職工。

居民樓突發火災,王海濱冒著生命危險從5樓往下挨傢挨戶敲門通知鄰居,並強忍劇痛打開被火燒得滾燙的單元樓鐵門,為他人開辟“生命通道”。15名鄰居安然無恙,他全身皮膚88%的面積被嚴重燒傷。他的勇敢和堅強,感染無數申城市民,被譽為“上海好鄰居、救火真英雄”。

2015年6月16日,上海市閔行區某單元樓1樓突然起火。由於天氣悶熱,傢住5樓的王海濱睡覺時就把傢門打開,隻關上外面一扇防盜紗門。這讓他成瞭最先發現火情的人。被濃煙嗆醒後,王海濱出門觀察,發現是樓下著火。隨後,他一頭紮進濃煙之中,挨傢挨戶敲門,叫醒熟睡的鄰居。母親最初還能聽見他在4樓、3樓大聲呼喊,後來就沒瞭他的聲音。住4樓的王女士被王海濱叫醒後,開門想看個究竟。結果門才開一個小縫,濃煙伴著烈焰一湧而入,將她的頭發烤焦一撮,手也燙傷一塊。王海濱就在這樣的高溫中,一直敲門下到1樓。

小區門衛顧師傅、陳師傅發現火情後,到樓下嘗試開門救火。但此時單元樓鐵門已被燒得滾燙,門衛師傅沒有鑰匙根本無法開門,在門外急得團團轉。危急之中,王海濱從濃煙中現身,強忍疼痛打開防盜門。門衛師傅趕緊用滅火器滅火,王海濱卻一頭栽倒在地。

消防車和救護車先後趕到。消防員撲滅餘火,從樓內疏散出15人。王海濱被送往醫院急救。鄰居陳先生在2樓發現王海濱遺落的被高溫烤變形的眼鏡和一隻拖鞋。鄰居們感動地說:“從2樓往下十幾級臺階,海濱是赤著腳跑下去的。真不敢想象其中的痛苦。沒有他的呼救,後果真不堪設想!”

經過急救,王海濱脫離生命危險,但全身88%的皮膚被嚴重燒傷。後來,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沖下樓救人那一刻,我沒有糾結和猶豫。如果時間能夠倒回,想到能救這麼多人,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王海濱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上海市見義勇為楷模、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劉哲昕,男,漢族,1973年11月生,中共黨員,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法律與人文綜合教研部主任。

劉哲昕不忘初心,堅持常年義務送教下基層,傾囊助學西部貧困孩子,不畏艱險參加抗震救災,是孩子們心目中最敬愛的“劉叔叔”,是地震災區傢喻戶曉的“教授民兵”,是“知行合一”的道德踐行者、傳播者、示范者。

劉哲昕既面向黨員領導幹部講課教學,更始終心系基層群眾。每年到災區、藏區和南疆義務巡講,送教累計超過200場。每次送教,他不僅不要一分錢的報酬,還把身上的錢留給需要幫助的群眾。2013年4月19日,劉哲昕剛從汶川義務送教回到上海,第二天早上就發生瞭“4·20”蘆山地震。他毫不猶豫地直奔機場,飛回四川,連夜徒步7小時進入震中救災。幾個月後,汶川發生“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他再次飛赴四川,身負80餘斤物資,攀援懸崖,冒著生命危險進入草坡鄉,給災區群眾送去瞭希望和溫暖。

他長期資助63名西部貧困孩子,累計達100萬元。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他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在給孩子的信中,他寫道:“隻要你認真學習,叔叔一定資助你到大學畢業!”繁忙的工作之餘,他常常整晚與孩子通話通信,幫助分析功課,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每年不遠萬裡到各地看望孩子,已經成為他的生活方式。他說,“我不是有錢人,也不是慈善傢,這些孩子都是我的親人,對他們,我隻有愛。”多年的心血澆灌換來累累碩果,已有23名孩子參加高考,並考上瞭大學。

在他的感召下,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成立瞭“劉哲昕愛心團隊”。目前團隊已經擁有近千名成員,精準助學1000多名孩子,每年資助金額超過200萬元,在許多學校設立瞭獎學金和獎教金。愛心團隊在喀什開辦瞭38傢愛心雙語夜校,在校學生超過2000人。

劉哲昕榮獲全國幹部學院優秀教師、“感動上海”2016年度人物、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景在平,男,漢族,1955年11月生,中共黨員,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血管外科主任。

景在平從醫40餘載,醫者仁心、心系蒼生、扶危助困,利用業餘時間潛心書畫創作,通過義賣籌集善款,免費為困難患者手術。迄今已舉辦22場愛心書畫展,籌集600多萬元愛心善款,成功為20位患者實施瞭免費心臟主動脈瓣膜微創手術。他以一腔大愛譜寫瞭“中國好醫生”助人為樂的人生傳奇。

1980年,景在平從第二軍醫大學軍醫系畢業,分配到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成為一名外科醫生,並立志提高血管疾病的診治效果。1989年,他牽頭創建血管外科,通過貸款62萬元引進國內首臺血管鏡等設備,開展瞭一系列開拓性研究,邁出瞭我國微創腔內血管外科歷史性的第一步,成為我國腔內血管外科的奠基人。2017年1月,景在平團隊獲得國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景在平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始終牢記“醫德為首,行醫為人”。一位下崗工人患有巨大胸主動脈夾層,曾因三次動脈破裂差點丟命。得知他的情況後,景在平一邊精心實施手術,一邊通過募款解決手術費用。面對一位前來求救的困難打工者,景在平毫不猶豫地說:“費用你別著急,先把病治好!”類似的患者還很多。因此在百姓中流傳著一句話:“有‘景’教授‘在’,患者就‘平’安!”。

2011年初,傢住上海市奉賢區患有嚴重心臟主動脈瓣狹窄癥的老馮慕名找到景在平。面對普通傢庭無法承受的巨大經濟負擔,如何才能幫助患者重拾生活的希望?景在平反復思量,打起瞭自己書畫專長的主意。景教授從小興趣廣泛,自幼喜愛詩書畫,歲月荏苒,他筆下的水墨山水畫以及書法作品的風格獨樹一幟,頗具藝術上的創新和突破。景在平毅然決定,通過義賣自己創作的書畫籌集善款來幫助病人。由此,白天無影燈下拯救患者生命,夜晚伏案潑墨揮毫。2011年5月,他親自主刀免費為老馮成功完成瞭第一例球擴式心臟主動脈瓣腔內微創置換術。近年來,通過書畫義賣募集善款,他成功為20位患者免費實施微創手術。這些愛心手術不僅包含著景在平在醫學領域內的創新與探索,更包含他對貧困患者的一份仁愛之心。

景在平榮獲“感動上海”2014年度十大人物、上海市擁政愛民先進個人等稱號。

高新軍,男,漢族,1977年8月生,上海市隆古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新軍在行車途中路遇翻車溺水事故,不顧個人安危下水幫助,連續救出5名被困溺水者,並頂住疲倦為溺水昏迷者做心肺復蘇,協助傢屬將溺水者送往醫院救治。高新軍用自己見義勇為的善舉,詮釋瞭年輕企業傢有作為敢擔當的精神境界,傳遞出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2015年11月29日,上海遇到寒潮降溫,氣溫接近零攝氏度,大霧彌漫,能見度不足10米。高新軍開車路過松江區滬松公路明南路時,見一名孕婦在路邊呼救。他停車查看,原來是一輛轎車墜入河中,車中還有人在按喇叭求救。

高新軍來不及多想,立即脫衣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當時,落水者的傢屬已經在水裡全力營救。他們兩人合作,連續救起4人,逐一將他們拉上岸。得知還有一名老人被困,盡管已經筋疲力盡,高新軍還是第五次下水,進入車內救人。此時,驚險的一幕發生:車門關上瞭,高新軍也被困車中。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沉著冷靜,先閉氣摸索著將老人身上的安全帶解開,然後等待遇險者傢屬將車門拉開。最終他們成功將被困的老人救上岸。

被救上來的5名溺水者都處於昏迷狀態,未等歇息片刻,高新軍就用學習過的急救處理知識,為溺水者做心肺復蘇。4名溺水者很快有瞭呼吸,最後被救上岸的老人卻始終沒有反應。高新軍不放棄一絲希望,用嘴吸出其口腔內堵塞的泥水,持續為老人做人工呼吸。終於,老人有瞭呼吸。高新軍緊接著就和當事人傢屬以及其他熱心路人一起,將他們送到醫院救治。等所有事情安排妥當後,高新軍沒留下任何聯系方式,悄悄離開。

此次救人,高新軍腰部腳部受傷,4個月後才痊愈。對這件事情,高新軍說:“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生命面前人人平等,誰遇到都會這樣去做的,隻是這次是我遇上瞭,盡我所能而已。”

高新軍榮獲上海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陸亞明,男,漢族,1968年1月生,中共黨員,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綠波廊酒樓總經理。

從一個年輕的面點技師,到如今的“上海工匠”,陸亞明與中式面點相伴30餘年,以誠信務實為本,爭當餐飲行業排頭兵,建立瞭“綠波廊中式面點制作工藝標準”,不忘初心,努力創新,承擔起傳承和發揚傳統面點的責任。

雖然綠波廊酒樓至今已經接待瞭60餘批中外元首和政要,但在陸亞明看來,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這才是誠信經營之道。他把誠信經營融入每一個工作環節,從點心創意制作到餐點設計開發,每個環節都精雕細琢,確保品質,讓餐飲也變成一種藝術享受。為瞭滿足不同類型食客的多樣化需求,陸亞明在總結30多年中式面點制作技藝的基礎上,提煉出“融會貫通、創新面團、餡要多味、營養健康、形要活脫”的五個關鍵要素。堅持“創新不忘本,傳承不守舊”的菜點設計理念,或在傳統原料中融進新的烹飪方法,或用傳統烹飪方法做出新的食材,深得消費者歡迎。

他堅持不懈,像一個菜點制作的“魔法師”,將美食與營銷、傳統與時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開發改良瞭20多款傳統名點。他十分講究點心工藝的精益求精,堅持海派點心色香味形俱佳,用真材實料取信於食客,把誠信融入每一道菜點中。比如名點棗泥酥的餡心,陸亞明堅持選用上等馬牙黑棗,盡管加工費時費力,但自加工的口感和品質卻更能體現“地道的上海味道”。陸亞明不僅推廣瞭中式點心,更傳播瞭中國的餐飲文化。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百姓關註焦點。陸亞明堅持把食品衛生安全作為企業生命線,較早實行瞭明廚亮灶,即采用視頻技術,顧客在餐廳對整個廚房加工過程一目瞭然,自覺接受顧客監督。如今,他又在綠波廊引入瞭ERP系統,食品安全可追溯有瞭根本保證。他組織建立點心制作標準化制度,經上百次實驗後,編撰推出瞭12款特色點心統一餡心配方,並根據四季溫度變化,寫出瞭春夏秋冬同一個品種的不同配方,從主、輔料數量到點心形狀都有瞭量化標準。他堅持定期召開“點心質量分析會”,形成一整套“綠波廊中式面點制作工藝標準”,推動中式點心走上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道路,綠波廊酒樓“讓人放心”的名頭愈發響亮。

陸亞明榮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等稱號,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

梁慧麗,女,漢族,1955年12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普陀區桃浦鎮社區黨委副書記、蓮花公寓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梁慧麗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作為社區班長,十幾年如一日有求必應、有急必到、有難必幫。她說到做到,履行諾言,每年為居民紮紮實實辦一件實事,為小區通社區公交、建衛生站、辦老年食堂,悉心照顧多位孤老日常起居。踐行承諾、誠心服務,她贏得瞭群眾的普遍好評。

蓮花公寓聚集2800多戶動遷居民,加上外來務工者,實際人口近萬人,基礎設施相對較差。2000年剛到任的梁慧麗說:“居民區書記就是居民的勤務員,群眾對我有期盼,我就要有回應,並且說得出,做得到。”她從幫助居民辦實事解難題做起,定下工作目標,每年為小區居民辦成一件實事。她憑著這股信念和韌勁,將小區配套問題一樁一樁地解決。居民有急難愁盼或突發事件,她總是第一時間到現場處置。

“答應居民的事一定要辦到。”這是梁慧麗對居民的承諾,也是對自己工作的要求。她瞭解到“出行難”是居民呼聲最高的問題,就公開承諾一定抓緊解決。經過她多方協調,768路公交車終點站設在小區門口,還恢復瞭小區門前斑馬線、紅綠燈,交通出行問題妥善解決瞭。為方便居民就醫保健,她和居委會幹部騰出辦公用房,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解決社區居民特別是老人吃飯、購物問題,她牽線引進一傢超市和飯店,辦起老年食堂,為小區居民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她建立“幫困解難、敬老助殘”夕陽紅工程,照顧小區裡的孤寡老人、殘疾人。小區85歲的潘伯伯每逢患病,都是梁慧麗送醫診治、侍奉茶湯,她對老人說:“你就把我當女兒,我給你養老。”

梁慧麗不僅能時時處處模范帶頭,也是公認的“好班長”,善於組織調動集體力量參與社區建設與管理。她拉起一支以黨員、樓組長、居民中骨幹分子組成的“社區工作骨幹隊伍”,開展“察民情、解民憂、聚民心、保民安、予民樂”主題活動,采取居委幹部分片包,按樓幢、樓組劃分聯系責任區,對居民需求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過程負責,讓居民更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梁慧麗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感動上海”2014年度人物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朱蘭,女,漢族,1976年8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徐匯區斜土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醫師。

治小病、管慢病、防大病,朱蘭不僅是斜土街道的好女兒,還是千傢萬戶健康的守護神。她心裡永遠裝著社區百姓,在全科醫學道路上勇於拼搏,淡泊名利,勇於堅守,展現出一名傢庭醫生的高尚醫德。

朱蘭立足社區工作,服務百姓。“多想一點、多問一點,多說一點、多幫一點”,是她始終堅持的服務信念。她簽約的居民很多是老年人,在居民傢中,朱蘭耐心地給老人量血壓,一遍一遍地叮嚀老人高血壓、糖尿病的註意事項,怕居民記不住服藥的規則,就手寫下來,讓居民壓在玻璃板下。居民們十分信任她,把她當親人。茶陵路75弄的周奶奶,在彌留之際還叫著她的名字。許多老病人已經搬遷到外區還輾轉幾路公交來找她就醫。

朱蘭探索醫改工作,不懈追求。在2011年開始實施的傢庭醫生制服務工作中,她帶頭探索,迎難而上,自制宣傳板和愛心便簽,帶領團隊每傢每戶進行宣傳講解。她經常加班加點,有時挑燈工作到深夜三四點,是大傢眼中的“拼命三姐”。她的身影時常出現在居委會、樓道口、馬路邊。目前,台中五星級月子中心團隊平均每人簽約1068戶,簽約率達70.1%,簽約居民基本醫療服務利用率達到61%。

朱蘭投身援建工作,傾情奉獻。2009年,得知有對口援建都江堰任務,她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她放棄元旦、春節休息,深入調研,多方溝通,開展義診、巡回醫療服務,幫助解放、平義兩傢社區衛生中心創建規范化的發熱及腸道門診,指導平義創建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被上海市衛生系統援建前方工作組評為“優秀援建隊員”。

朱蘭註重科研工作,成績斐然。作為學科帶頭人,她把慢性病的有效防控作為研究重點,積極探索慢性病群組幹預管理新模式,承擔8項市、區級課題研究。在國內首次提出並建立傢庭健康評估指標體系,在13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到推廣。

朱蘭榮獲全國首屆崗位學雷鋒標兵、第九屆中國醫師獎、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胡振球,男,漢族,1985年1月生,中共黨員,上海神舟汽車節能環保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10年間,胡振球從一個不懂技術的打工者,成長為技術強人、創新能手,從普通一線裝配工成長為技改專傢、車間主任,完台中月子中心成技術革新50多項,技術攻關10多項,獲發明專利7項。他改進的“吸塵車整車預裝工裝”,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500餘萬元。

2007年,胡振球來到上海打拼,進入神舟汽車節能環保有限公司。剛進單位,他就暗下決心“做工人,就要做個好工人”。當時,他對於“好工人”的定義是樸素的,踏踏實實幹活,不偷懶、不懈怠。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企業不少員工是碩士生、博士生,常常能想出很多新點子,給單位創造效益,給他內心帶來不小的落差。“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胡振球也萌發瞭研發的念頭,覺得能實現崗位創新才真正配得上“好”這個字,決心成長為有過硬專業能力的專傢。

胡振球從零學起,纏著有經驗的老師傅給他講圖紙,一遍不行,兩遍、三遍……為瞭能更安心學習,他幹脆搬到職工集體宿舍,下班後就往單位職工書屋裡鉆。從鈑金工、鉗工、車工到打磨工,短短幾個月,他便掌握瞭車間幾乎所有工種的操作技巧。

胡振球說:“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別人做不到的,我們要做到;別人能做到的,我們要做得更好。”幾年來,他的發明成果逐漸從最初的小變化,變成各類專利和效益,完成技術革新50多項、技術攻關10多項、發明等各種專利14項,為企業創造直接效益2500多萬元。為提高生產效率,他提出“整車預裝工裝”,突破操作難關,使整車裝配合格率達98%以上,平均一年可為企業節約台中月子中心餐點成本560多萬元。他首創卸料抑塵裝置技術,有效解決專用清掃車倒灰揚塵問題,獲得國傢發明專利。他發明的“清掃車邊吸塵口自動避讓裝置”獲得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他和團隊與時俱進,運用“互聯網+”理念,將推廣環衛專用車與打造智能化管理模式相結合,運用質量監控系統,讓智慧環衛從理論走向實踐。

胡振球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稱號。

馬利軍,女,壯族,1957年1月生,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姚傢村村台中月子中心價位民。

30多年裡,丈夫傢裡多人大病纏身,馬利軍傾力照顧殘疾大伯、患癌婆婆,溫情扶持落魄的丈夫,扛起風雨飄搖的傢,用賢、孝、韌的品格詮釋孝老愛親的中華美德。

1981年,馬利軍經人介紹從廣西遠嫁上海,公公早年去世,大伯是個沒有勞動能力的單身殘疾人。她沒有後悔,毅然肩負起照顧丈夫一傢的重擔。她鼓勵丈夫外出找工作,傢裡事、田裡活自己一肩挑,空閑時還為大伯四處求醫問藥。幾年後,大伯病逝,她又勞心勞力一手操辦大伯的後事。1998年,馬利軍被確診患瞭甲狀腺癌,但她依然沒有放下對這個傢的擔當。她一面吃藥醫治,一面一如既往地照顧傢人。誰知禍不單行。2009年,丈夫患上白血病,婆婆查出皮膚癌,她自己的甲狀腺癌也復發瞭。醫生建議馬利軍立刻做手術,但她考慮到丈夫和婆婆,放棄瞭手術,靠吃藥幸運地再次穩定瞭病情。但丈夫和婆婆的病卻不能拖,治療幾個療程下來,就花瞭4萬多元。

沉重的醫療費把這個貧困傢庭壓得喘不過氣,丈夫失去生活的信念,婆婆整日以淚洗面,馬利軍也心力交瘁。然而,對親人的牽掛、對傢庭的責任,激勵著她繼續東奔西跑,為醫藥費四處籌錢。經過3年化療,丈夫終於從死亡邊緣掙紮瞭回來。他逢人便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娶到這樣的好媳婦。”

婆婆在2004年再嫁。不幸的是,再嫁的丈夫在兩年後又因重病去世,夫傢子女不願承擔贍養義務。馬利軍就把婆婆接回傢中,細心照顧。2014年,婆婆突發腦溢血住院,馬利軍日夜守護在病床前,盡心照顧、不離不棄。有一天,她因連續熬夜照顧,暈倒在醫院的過道。病友們見此情況無不動容落淚,紛紛感嘆:“就是親閨女也很難如此。”婆婆出院時,碰到傢裡房子拆遷。為妥善安置婆婆,她把婆婆送到福利院,不管再忙再累,每天都去看望一次,直到一年後婆婆因病辭世。馬利軍含淚安頓後事,送好婆婆最後一程。

馬利軍榮登“中國好人榜”。

方水芹,女,漢族,1966年2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浦東新區大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部主任。

方水芹十幾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侍奉體弱多病的公婆和父親,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用自己的言行演繹人間純真的孝德情懷。

方水芹婚後一直與公婆同住,五口之傢,相敬相愛,其樂融融。1997年,70歲的婆婆做瞭膽道結石手術,兩年後,又被查出結腸腫瘤,兩次住院。手術期間,方水芹白天上班,晚上陪夜,無微不至地照顧婆婆,毫無怨言。多次手術使婆婆的身體弱不禁風,需要長期細心照料,她未曾有半刻懈怠。婆婆身體稍有緩解之時,公公卻在2003年因腦梗住院治療。雖經治療病情穩定,但10多年來,血管性癡呆越來越嚴重,加上心肌梗塞、糖尿病等多種疾病並發,多次住院,生活不能自理。她和丈夫擔起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不論寒冬酷暑。隨著公公的病情加重,穿衣、吃飯、洗漱、換尿佈、通便、理發等日常生活護理全部落在夫婦倆身上。她每天都默默地重復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需的護理程序,還包攬瞭病情觀察、配藥、康復鍛煉等。近3年來,公公多次發病呼吸暫停,都是方水芹憑借過硬的急救技術,把公公從死亡線上救瞭回來。2008年,方水芹的父親也被診斷為腦梗住院治療。5年前,父親又因骨折住院,4個月內骨折兩次、手術兩次。方水芹肩上的擔子更重瞭,她張羅著住院、手術、陪護、康復指導……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父親已能借助輔助工具下床,生活可以少部分自理。近幾年,父親的記憶力明顯下降,經常忘記吃藥,她就把父親吃的藥每周排好,每天3頓,分成早、中、晚3個袋子,還買瞭“服藥提醒鬧鐘”,每日3餐提醒督促吃藥。

目前,傢中4位老人均年事已高,除方水芹母親外,3位老人經常生病,藥不離身。她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傢中幾位老人的病情觀察、體檢、抽血、配藥、健康管理等都由她來承擔,從無怨言。她說:“父母給予我生命,公婆倍加呵護我,現在他們老瞭病瞭,回報他們是應該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來,方水芹還致力於社區老年護理服務工作,積極參加居傢護理、上門服務、社區健康講座等志願服務,為老年人身心健康而忘我工作。

方水芹傢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傢庭”、上海市五好文明傢庭。


向他們學習!上海這些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稱號或提名 看看都有誰

2017年11月10日 12:57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向他們學習!台中產後之家推薦上海這些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稱號或提名,看看都有誰

昨天,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名單在中國文明網公佈,共有58人榮膺本屆全國道德模范,265獲得提名。其中,上海有1人當選,9人獲得提名。昂思菲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職工王海濱榮獲見義勇為類全國道德模范,劉哲昕、景在平、高新軍、陸亞明、梁慧麗、朱蘭、胡振球、馬利軍、方水芹等9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據瞭解,表彰大會將於本月中旬在北京召開。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上海獲獎者事跡: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見義勇為類)

王海濱,男,漢族,1989年10月生,共青團員,昂思菲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職工。

居民樓突發火災,王海濱冒著生命危險從5樓往下挨傢挨戶敲門通知鄰居,並強忍劇痛打開被火燒得滾燙的單元樓鐵門,為他人開辟“生命通道”。15名鄰居安然無恙,他全身皮膚88%的面積被嚴重燒傷。他的勇敢和堅強,感染無數申城市民,被譽為“上海好鄰居、救火真英雄”。

2015年6月16日,上海市閔行區某單元樓1樓突然起火。由於天氣悶熱,傢住5樓的王海濱睡覺時就把傢門打開,隻關上外面一扇防盜紗門。這讓他成瞭最先發現火情的人。被濃煙嗆醒後,王海濱出門觀察,發現是樓下著火。隨後,他一頭紮進濃煙之中,挨傢挨戶敲門,叫醒熟睡的鄰居。母親最初還能聽見他在4樓、3樓大聲呼喊,後來就沒瞭他的聲音。住4樓的王女士被王海濱叫醒後,開門想看個究竟。結果門才開一個小縫,濃煙伴著烈焰一湧而入,將她的頭發烤焦一撮,手也燙傷一塊。王海濱就在這樣的高溫中,一直敲門下到1樓。

小區門衛顧師傅、陳師傅發現火情後,到樓下嘗試開門救火。但此時單元樓鐵門已被燒得滾燙,門衛師傅沒有鑰匙根本無法開門,在門外急得團團轉。危急之中,王海濱從濃煙中現身,強忍疼痛打開防盜門。門衛師傅趕緊用滅火器滅火,王海濱卻一頭栽倒在地。

消防車和救護車先後趕到。消防員撲滅餘火,從樓內疏散出15人。王海濱被送往醫院急救。鄰居陳先生在2樓發現王海濱遺落的被高溫烤變形的眼鏡和一隻拖鞋。鄰居們感動地說:“從2樓往下十幾級臺階,海濱是赤著腳跑下去的。真不敢想象其中的痛苦。沒有他的呼救,後果真不堪設想!”

經過急救,王海濱脫離生命危險,但全身88%的皮膚被嚴重燒傷。後來,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沖下樓救人那一刻,我沒有糾結和猶豫。如果時間能夠倒回,想到能救這麼多人,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王海濱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上海市見義勇為楷模、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劉哲昕,男,漢族,1973年11月生,中共黨員,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法律與人文綜合教研部主任。

劉哲昕不忘初心,堅持常年義務送教下基層,傾囊助學西部貧困孩子,不畏艱險參加抗震救災,是孩子們心目中最敬愛的“劉叔叔”,是地震災區傢喻戶曉的“教授民兵”,是“知行合一”的道德踐行者、傳播者、示范者。

劉哲昕既面向黨員領導幹部講課教學,更始終心系基層群眾。每年到災區、藏區和南疆義務巡講,送教累計超過200場。每次送教,他不僅不要一分錢的報酬,還把身上的錢留給需要幫助的群眾。2013年4月19日,劉哲昕剛從汶川義務送教回到上海,第二天早上就發生瞭“4·20”蘆山地震。他毫不猶豫地直奔機場,飛回四川,連夜徒步7小時進入震中救災。幾個月後,汶川發生“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他再次飛赴四川,身負80餘斤物資,攀援懸崖,冒著生命危險進入草坡鄉,給災區群眾送去瞭希望和溫暖。

他長期資助63名西部貧困孩子,累計達100萬元。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他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在給孩子的信中,他寫道:“隻要你認真學習,叔叔一定資助你到大學畢業!”繁忙的工作之餘,他常常整晚與孩子通話通信,幫助分析功課,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每年不遠萬裡到各地看望孩子,已經成為他的生活方式。他說,“我不是有錢人,也不是慈善傢,這些孩子都是我的親人,對他們,我隻有愛。”多年的心血澆灌換來累累碩果,已有23名孩子參加高考,並考上瞭大學。

在他的感召下,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成立瞭“劉哲昕愛心團隊”。目前團隊已經擁有近千名成員,精準助學1000多名孩子,每年資助金額超過200萬元,在許多學校設立瞭獎學金和獎教金。愛心團隊在喀什開辦瞭38傢愛心雙語夜校,在校學生超過2000人。

劉哲昕榮獲全國幹部學院優秀教師、“感動上海”2016年度人物、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景在平,男,漢族,1955年11月生,中共黨員,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血管外科主任。

景在平從醫40餘載,醫者仁心、心系蒼生、扶危助困,利用業餘時間潛心書畫創作,通過義賣籌集善款,免費為困難患者手術。迄今已舉辦22場愛心書畫展,籌集600多萬元愛心善款,成功為20位患者實施瞭免費心臟主動脈瓣膜微創手術。他以一腔大愛譜寫瞭“中國好醫生”助人為樂的人生傳奇。

1980年,景在平從第二軍醫大學軍醫系畢業,分配到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成為一名外科醫生,並立志提高血管疾病的診治效果。1989年,他牽頭創建血管外科,通過貸款62萬元引進國內首臺血管鏡等設備,開展瞭一系列開拓性研究,邁出瞭我國微創腔內血管外科歷史性的第一步,成為我國腔內血管外科的奠基人。2017年1月,景在平團隊獲得國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景在平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始終牢記“醫德為首,行醫為人”。一位下崗工人患有巨大胸主動脈夾層,曾因三次動脈破裂差點丟命。得知他的情況後,景在平一邊精心實施手術,一邊通過募款解決手術費用。面對一位前來求救的困難打工者,景在平毫不猶豫地說:“費用你別著急,先把病治好!”類似的患者還很多。因此在百姓中流傳著一句話:“有‘景’教授‘在’,患者就‘平’安!”。

2011年初,傢住上海市奉賢區患有嚴重心臟主動脈瓣狹窄癥的老馮慕名找到景在平。面對普通傢庭無法承受的巨大經濟負擔,如何才能幫助患者重拾生活的希望?景在平反復思量,打起瞭自己書畫專長的主意。景教授從小興趣廣泛,自幼喜愛詩書畫,歲月荏苒,他筆下的水墨山水畫以及書法作品的風格獨樹一幟,頗具藝術上的創新和突破。景在平毅然決定,通過義賣自己創作的書畫籌集善款來幫助病人。由此,白天無影燈下拯救患者生命,夜晚伏案潑墨揮毫。2011年5月,他親自主刀免費為老馮成功完成瞭第一例球擴式心臟主動脈瓣腔內微創置換術。近年來,通過書畫義賣募集善款,他成功為20位患者免費實施微創手術。這些愛心手術不僅包含著景在平在醫學領域內的創新與探索,更包含他對貧困患者的一份仁愛之心。

景在平榮獲“感動上海”2014年度十大人物、上海市擁政愛民先進個人等稱號。

高新軍,男,漢族,1977年8月生,上海市隆古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新軍在行車途中路遇翻車溺水事故,不顧個人安危下水幫助,連續救出5名被困溺水者,並頂住疲倦為溺水昏迷者做心肺復蘇,協助傢屬將溺水者送往醫院救治。高新軍用自己見義勇為的善舉,詮釋瞭年輕企業傢有作為敢擔當的精神境界,傳遞出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2015年11月29日,上海遇到寒潮降溫,氣溫接近零攝氏度,大霧彌漫,能見度不足10米。高新軍開車路過松江區滬松公路明南路時,見一名孕婦在路邊呼救。他停車查看,原來是一輛轎車墜入河中,車中還有人在按喇叭求救。

高新軍來不及多想,立即脫衣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當時,落水者的傢屬已經在水裡全力營救。他們兩人合作,連續救起4人,逐一將他們拉上岸。得知還有一名老人被困,盡管已經筋疲力盡,高新軍還是第五次下水,進入車內救人。此時,驚險的一幕發生:車門關上瞭,高新軍也被困車中。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沉著冷靜,先閉氣摸索著將老人身上的安全帶解開,然後等待遇險者傢屬將車門拉開。最終他們成功將被困的老人救上岸。

被救上來的5名溺水者都處於昏迷狀態,未等歇息片刻,高新軍就用學習過的急救處理知識,為溺水者做心肺復蘇。4名溺水者很快有瞭呼吸,最後被救上岸的老人卻始終沒有反應。高新軍不放棄一絲希望,用嘴吸出其口腔內堵塞的泥水,持續為老人做人工呼吸。終於,老人有瞭呼吸。高新軍緊接著就和當事人傢屬以及其他熱心路人一起,將他們送到醫院救治。等所有事情安排妥當後,高新軍沒留下任何聯系方式,悄悄離開。

此次救人,高新軍腰部腳部受傷,4個月後才痊愈。對這件事情,高新軍說:“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生命面前人人平等,誰遇到都會這樣去做的,隻是這次是我遇上瞭,盡我所能而已。”

高新軍榮獲上海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陸亞明,男,漢族,1968年1月生,中共黨員,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綠波廊酒樓總經理。

從一個年輕的面點技師,到如今的“上海工匠”,陸亞明與中式面點相伴30餘年,以誠信務實為本,爭當餐飲行業排頭兵,建立瞭“綠波廊中式面點制作工藝標準”,不忘初心,努力創新,承擔起傳承和發揚傳統面點的責任。

雖然綠波廊酒樓至今已經接待瞭60餘批中外元首和政要,但在陸亞明看來,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這才是誠信經營之道。他把誠信經營融入每一個工作環節,從點心創意制作到餐點設計開發,每個環節都精雕細琢,確保品質,讓餐飲也變成一種藝術享受。為瞭滿足不同類型食客的多樣化需求,陸亞明在總結30多年中式面點制作技藝的基礎上,提煉出“融會貫通、創新面團、餡要多味、營養健康、形要活脫”的五個關鍵要素。堅持“創新不忘本,傳承不守舊”的菜點設計理念,或在傳統原料中融進新的烹飪方法,或用傳統烹飪方法做出新的食材,深得消費者歡迎。

他堅持不懈,像一個菜點制作的“魔法師”,將美食與營銷、傳統與時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開發改良瞭20多款傳統名點。他十分講究點心工藝的精益求精,堅持海派點心色香味形俱佳,用真材實料取信於食客,把誠信融入每一道菜點中。比如名點棗泥酥的餡心,陸亞明堅持選用上等馬牙黑棗,盡管加工費時費力,但自加工的口感和品質卻更能體現“地道的上海味道”。陸亞明不僅推廣瞭中式點心,更傳播瞭中國的餐飲文化。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百姓關註焦點。陸亞明堅持把食品衛生安全作為企業生命線,較早實行瞭明廚亮灶,即采用視頻技術,顧客在餐廳對整個廚房加工過程一目瞭然,自覺接受顧客監督。如今,他又在綠波廊引入瞭ERP系統,食品安全可追溯有瞭根本保證。他組織建立點心制作標準化制度,經上百次實驗後,編撰推出瞭12款特色點心統一餡心配方,並根據四季溫度變化,寫出瞭春夏秋冬同一個品種的不同配方,從主、輔料數量到點心形狀都有瞭量化標準。他堅持定期召開“點心質量分析會”,形成一整套“綠波廊中式面點制作工藝標準”,推動中式點心走上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道路,綠波廊酒樓“讓人放心”的名頭愈發響亮。

陸亞明榮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等稱號,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

梁慧麗,女,漢族,1955年12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普陀區桃浦鎮社區黨委副書記、蓮花公寓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梁慧麗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作為社區班長,十幾年如一日有求必應、有急必到、有難必幫。她說到做到,履行諾言,每年為居民紮紮實實辦一件實事,為小區通社區公交、建衛生站、辦老年食堂,悉心照顧多位孤老日常起居。踐行承諾、誠心服務,她贏得瞭群眾的普遍好評。

蓮花公寓聚集2800多戶動遷居民,加上外來務工者,實際人口近萬人,基礎設施相對較差。2000年剛到任的梁慧麗說:“居民區書記就是居民的勤務員,群眾對我有期盼,我就要有回應,並且說得出,做得到。”她從幫助居民辦實事解難題做起,定下工作目標,每年為小區居民辦成一件實事。她憑著這股信念和韌勁,將小區配套問題一樁一樁地解決。居民有急難愁盼或突發事件,她總是第一時間到現場處置。

“答應居民的事一定要辦到。”這是梁慧麗對居民的承諾,也是對自己工作的要求。她瞭解到“出行難”是居民呼聲最高的問題,就公開承諾一定抓緊解決。經過她多方協調,768路公交車終點站設在小區門口,還恢復瞭小區門前斑馬線、紅綠燈,交通出行問題妥善解決瞭。為方便居民就醫保健,她和居委會幹部騰出辦公用房,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解決社區居民特別是老人吃飯、購物問題,她牽線引進一傢超市和飯店,辦起老年食堂,為小區居民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她建立“幫困解難、敬老助殘”夕陽紅工程,照顧小區裡的孤寡老人、殘疾人。小區85歲的潘伯伯每逢患病,都是梁慧麗送醫診治、侍奉茶湯,她對老人說:“你就把我當女兒,我給你養老。”

梁慧麗不僅能時時處處模范帶頭,也是公認的“好班長”,善於組織調動集體力量參與社區建設與管理。她拉起一支以黨員、樓組長、居民中骨幹分子組成的“社區工作骨幹隊伍”,開展“察民情、解民憂、聚民心、保民安、予民樂”主題活動,采取居委幹部分片包,按樓幢、樓組劃分聯系責任區,對居民需求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過程負責,讓居民更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梁慧麗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感動上海”2014年度人物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朱蘭,女,漢族,1976年8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徐匯區斜土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醫師。

治小病、管慢病、防大病,朱蘭不僅是斜土街道的好女兒,還是千傢萬戶健康的守護神。她心裡永遠裝著社區百姓,在全科醫學道路上勇於拼搏,淡泊名利,勇於堅守,展現出一名傢庭醫生的高尚醫德。

朱蘭立足社區工作,服務百姓。“多想一點、多問一點,多說一點、多幫一點”,是她始終堅持的服務信念。她簽約的居民很多是老年人,在居民傢中,朱蘭耐心地給老人量血壓,一遍一遍地叮嚀老人高血壓、糖尿病的註意事項,怕居民記不住服藥的規則,就手寫下來,讓居民壓在玻璃板下。居民們十分信任她,把她當親人。茶陵路75弄的周奶奶,在彌留之際還叫著她的名字。許多老病人已經搬遷到外區還輾轉幾路公交來找她就醫。

朱蘭探索醫改工作,不懈追求。在2011年開始實施的傢庭醫生制服務工作中,她帶頭探索,迎難而上,自制宣傳板和愛心便簽,帶領團隊每傢每戶進行宣傳講解。她經常加班加點,有時挑燈工作到深夜三四點,是大傢眼中的“拼命三姐”。她的身影時常出現在居委會、樓道口、馬路邊。目前,團隊平均每人簽約1068戶,簽約率達70.1%,簽約居民基本醫療服務利用率達到61%。

朱蘭投身援建工作,傾情奉獻。2009年,得知有對口援建都江堰任務,她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她放棄元旦、春節休息,深入調研,多方溝通,開展義診、巡回醫療服務,幫助解放、平義兩傢社區衛生中心創建規范化的發熱及腸道門診,指導平義創建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被上海市衛生系統援建前方工作組評為“優秀援建隊員”。

朱蘭註重科研工作,成績斐然。作為學科帶頭人,她把慢性病的有效防控作為研究重點,積極探索慢性病群組幹預管理新模式,承擔8項市、區級課題研究。在國內首次提出並建立傢庭健康評估指標體系,在13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到推廣。

朱蘭榮獲全國首屆崗位學雷鋒標兵、第九屆中國醫師獎、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胡振球,男,漢族,1985年1月生,中共黨員,上海神舟汽車節能環保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10年間,胡振球從一個不懂技術的打工者,成長為技術強人、創新能手,從普通一線裝配工成長為技改專傢、車間主任,完成技術革新50多項,技術攻關10多項,獲發明專利7項。他改進的“吸塵車整車預裝工裝”,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500餘萬元。

2007年,胡振球來到上海打拼,進入神舟汽車節能環保有限公司。剛進單位,他就暗下決心“做工人,就要做個好工人”。當時,他對於“好工人”的定義是樸素的,踏踏實實幹活,不偷懶、不懈怠。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企業不少員工是碩士生、博士生,常常能想出很多新點子,給單位創造效益,給他內心帶來不小的落差。“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胡振球也萌發瞭研發的念頭,覺得能實現崗位創新才真正配得上“好”這個字,決心成長為有過硬專業能力的專傢。

胡振球從零學起,纏著有經驗的老師傅給他講圖紙,一遍不行,兩遍、三遍……為瞭能更安心學習,他幹脆搬到職工集體宿舍,下班後就往單位職工書屋裡鉆。從鈑金工、鉗工、車工到打磨工,短短幾個月,他便掌握瞭車間幾乎所有工種的操作技巧。

胡振球說:“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別人做不到的,我們要做到;別人能做到的,我們要做得更好。”幾年來,他的發明成果逐漸從最初的小變化,變成各類專利和效益,完成技術革新50多項、技術攻關10多項、發明等各種專利14項,為企業創造直接效益2500多萬元。為提高生產效率,他提出“整車預裝工裝”,突破操作難關,使整車裝配合格率達98%以上,平均一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560多萬元。他首創卸料抑塵裝置技術,有效解決專用清掃車倒灰揚塵問題,獲得國傢發明專利。他發明的“清掃車邊吸塵口自動避讓裝置”獲得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他和團隊與時俱進,運用“互聯網+”理念,將推廣環衛專用車與打造智能化管理模式相結合,運用質量監控系統,讓智慧環衛從理論走向實踐。

胡振球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稱號。

馬利軍,女,壯族,1957年1月生,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姚傢村村民。

30多年裡,丈夫傢裡多人大病纏身,馬利軍傾力照顧殘疾大伯、患癌婆婆,溫情扶持落魄的丈夫,扛起風雨飄搖的傢,用賢、孝、韌的品格詮釋孝老愛親的中華美德。

1981年,馬利軍經人介紹從廣西遠嫁上海,公公早年去世,大伯是個沒有勞動能力的單身殘疾人。她沒有後悔,毅然肩負起照顧丈夫一傢的重擔。她鼓勵丈夫外出找工作,傢裡事、田裡活自己一肩挑,空閑時還為大伯四處求醫問藥。幾年後,大伯病逝,她又勞心勞力一手操辦大伯的後事。1998年,馬利軍被確診患瞭甲狀腺癌,但她依然沒有放下對這個傢的擔當。她一面吃藥醫治,一面一如既往地照顧傢人。誰知禍不單行。2009年,丈夫患上白血病,婆婆查出皮膚癌,她自己的甲狀腺癌也復發瞭。醫生建議馬利軍立刻做手術,但她考慮到丈夫和婆婆,放棄瞭手術,靠吃藥幸運地再次穩定瞭病情。但丈夫和婆婆的病卻不能拖,治療幾個療程下來,就花瞭4萬多元。

沉重的醫療費把這個貧困傢庭壓得喘不過氣,丈夫失去生活的信念,婆婆整日以淚洗面,馬利軍也心力交瘁。然而,對親人的牽掛、對傢庭的責任,激勵著她繼續東奔西跑,為醫藥費四處籌錢。經過3年化療,丈夫終於從死亡邊緣掙紮瞭回來。他逢人便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娶到這樣的好媳婦。”

婆婆在2004年再嫁。不幸的是,再嫁的丈夫在兩年後又因重病去世,夫傢子女不願承擔贍養義務。馬利軍就把婆婆接回傢中,細心照顧。2014年,婆婆突發腦溢血住院,馬利軍日夜守護在病床前,盡心照顧、不離不棄。有一天,她因連續熬夜照顧,暈倒在醫院的過道。病友們見此情況無不動容落淚,紛紛感嘆:“就是親閨女也很難如此。”婆婆出院時,碰到傢裡房子拆遷。為妥善安置婆婆,她把婆婆送到福利院,不管再忙再累,每天都去看望一次,直到一年後婆婆因病辭世。馬利軍含淚安頓後事,送好婆婆最後一程。

馬利軍榮登“中國好人榜”。

方水芹,女,漢族,1966年2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浦東新區大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部主任。

方水芹十幾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侍奉體弱多病的公婆和父親,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用自己的言行演繹人間純真的孝德情懷。

方水芹婚後一直與公婆同住,五口之傢,相敬相愛,其樂融融。1997年,70歲的婆婆做瞭膽道結石手術,兩年後,又被查出結腸腫瘤,兩次住院。手術期間,方水芹白天上班,晚上陪夜,無微不至地照顧婆婆,毫無怨言。多次手術使婆婆的身體弱不禁風,需要長期細心照料,她未曾有半刻懈怠。婆婆身體稍有緩解之時,公公卻在2003年因腦梗住院治療。雖經治療病情穩定,但10多年來,血管性癡呆越來越嚴重,加上心肌梗塞、糖尿病等多種疾病並發,多次住院,生活不能自理。她和丈夫擔起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不論寒冬酷暑。隨著公公的病情加重,穿衣、吃飯、洗漱、換尿佈、通便、理發等日常生活護理全部落在夫婦倆身上。她每天都默默地重復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需的護理程序,還包攬瞭病情觀察、配藥、康復鍛煉等。近3年來,公公多次發病呼吸暫停,都是方水芹憑借過硬的急救技術,把公公從死亡線上救瞭回來。2008年,方水芹的父親也被診斷為腦梗住院治療。5年前,父親又因骨折住院,4個月內骨折兩次、手術兩次。方水芹肩上的擔子更重瞭,她張羅著住院、手術、陪護、康復指導……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父親已能借助輔助工具下床,生活可以少部分自理。近幾年,父親的記憶力明顯下降,經常忘記吃藥,她就把父親吃的藥每周排好,每天3頓,分成早、中、晚3個袋子,還買瞭“服藥提醒鬧鐘”,每日3餐提醒督促吃藥。

目前,傢中4位老人均年事已高,除方水芹母親外,3位老人經常生病,藥不離身。她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傢中幾位老人的病情觀察、體檢、抽血、配藥、健康管理等都由她來承擔,從無怨言。她說:“父母給予我生命,公婆倍加呵護我,現在他們老瞭病瞭,回報他們是應該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來,方水芹還致力於社區老年護理服務工作,積極參加居傢護理、上門服務、社區健康講座等志願服務,為老年人身心健康而忘我工作。

方水芹傢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傢庭”、上海市五好文明傢庭。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arrow
arrow

    f80zd3as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